战列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

日本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稍后重新分类为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海军列强曾一度发起造舰竞赛,但是这场竞赛尚未抵达终点前就被华盛顿海军条约喊停,在造舰竞赛中制造的战列巡洋舰们除了拆解、不然便改造成航空母舰,自此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列强没有新建战列巡洋舰。

当时还保有战列巡洋舰的国家,日本帝国海军改良服役中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并变更舰种称高速战列舰;尚未造成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则改造成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则是将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英语:Lexington-class battlecruiser)改造成航空母舰。但除了海军列强外还有其他国家试图打造类似舰种;德国的德国级装甲舰是另一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方案。因为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不允许制造标准排水量超过10,000吨的战列舰,为了取得折衷德国在1920年代末期起造的新船虽然极速只有28节,但设计理念上趋于战列巡洋舰。而在撕毁凡尔赛条约后,纳粹德国海军便建造真正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遂行破交作战。

除了兴建出来的产品,还有一些国家是计划兴建或是技术不纯熟而未完工;如苏联于1930年代末期开工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荷兰投降前计划兴建的1047号战列巡洋舰设计案(英语:Design 1047 battlecruiser)。

不过到1930年代中期之后,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思维逐渐无法跟上时代进步;因为新型高温高压重油锅炉使高输出蒸气涡轮主机得以普及,战列舰即便披覆重装甲仍然可以维持相对高速,工程师不再得为吨位分配而出现极度矛盾的设计思虑。如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属性虽为战列舰,但极速仍可达29节;使用技术更为先进的爱荷华级战列舰极速更一举突破33节,这时再做分类显然毫无意义。况且航空母舰的出现使战列舰失去往日的武力投射指标意义,投资在战列舰兴建的国家越来越少,海上决战也改变了作战方式。

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英语:USS Alaska (CB-1))是美国海军所拥有的两艘“大型巡洋舰”之一。

最后一种设计属性近似战列巡洋舰的军舰为美国海军建造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它们表现并不突出,且单舰造价达到爱荷华级战列舰的70%,战后四艘本来计划建造的同级舰被放弃了。这两艘船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它们的装甲也是为了对付12英寸口径主炮。这与过去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同:英国舰艇装备了12英寸口径主炮,但它们的装甲无法对抗它们自己的武器。而战列巡洋舰的鼻祖英国人也只保留胡德号,反击号和声望号三舰。在二战中,除了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外,反击号也在远东被日本海军的陆基轰炸机击沉。只有声望号坚持到二战结束。

🎯 相关推荐

中国的汉字一共有多少种字体(中国汉字最为典型的五种字体)
中国内地
365bet真人网投

中国内地

📅 07-06 👀 2272
[新奇玩法]分享一下我的平板上墙方式
bt365app官方下载登录

[新奇玩法]分享一下我的平板上墙方式

📅 07-26 👀 8858